当前位置: 首页 > bob多特蒙德

“最火专业”即将迎来饱和湖南科大如何“破局”?

时间: 2025-08-10 05:05:41 |   作者: bob多特蒙德

  在人工智能产业奔向“万亿级”目标的同时,行业人才缺口也愈发凸显,一场围绕机器人技术开展的“人才争夺战”走向白热化阶段。各层次高校相继入局人工智能,期望在这个未来的

  然而,一门专业的火热,不见得是好事。二十年前的土木,十年前的计算机无不是高薪行业的代表,都曾在高校圈掀起增设热潮,一些高校甚至以拥有这类专业为噱头,吸引高分考生。如今形势为之一变,计算机陷入卷出身、卷学历、卷项目的困局,土木更是沦落到考生闻之色变的境地。

  增设机器人工程专业,虽贴合行业风口,但倘若没办法形成特色,就非常有可能步土木、计算机的后尘,轻则处处内卷,重则大幅降温,最终对高校口碑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。

  对顶尖高校而言,能够最终靠办学上的提质升级,巩固自身的领头羊;但对多数高校来说,提质升级成本过高,找到比较合适自己的赛道更有性价比。适逢“海洋经济”进入国家战略,水下机器人成为相关高校“破局”的一大利器。

  从0.7米到231米,在我国深海钻机技术的关键领域,湖南科技大学推出“海牛”系列钻机系统,刷新世界深海钻机钻探纪录,实现我国海洋资源探采装备从无到有的飞跃。最新的“海牛Ⅲ号”已进入海试倒计时,如果成功,则意味着我国在世界上“首次实现人类海洋钻探技术全覆盖。

  在“海牛”攻克关键技术的过程中,湖南科大亦布局人工智能,开设“海洋机器人”本科专业。相较过早“押宝”机器人工程,而今艰难转型的高校而言,湖南科大从一开始就聚焦新方向,取得后发优势。

  湖南科大走向深海的理由,与传统赛道逐渐饱和有一定关系,但更大程度上则因为其拥有“随取随用”的优势办学资源。

  该校机电工程学院长期围绕国家海洋强国、制造强国、科技强军重大战略需求办学,形成资源开发装备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、高端装备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、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、绿色高效精密加工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、国防军工与军民融合等5个特色方向。既与海洋有着紧密联系,同时具备研发高精尖装备经验,相当契合我国“海洋经济”背景下,对深海科技、深海装备、水下机器人的需求。

  新设置的“未来技术实验班”,则进一步选拔优秀学生,由导师引领开展学科竞赛、科研创新,提供奖学金全员覆盖、研究生推免、优先评奖评优等待遇,向海洋工程装备、智能军工装备等领域培养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。

  倘若模仿其他高校单独设置人工智能学院,不仅会造成上述资源的浪费,也会导致海洋机器人“孤立无援”,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因此,将海洋机器人划归强势学院,是相当稳妥的选择。

  从大环境上看,至今仅有4所高校开设这门专业,竞争压力更小。北航、哈工大、西工大等机器人强校虽已有不少科研成果,但尚未设置对应专业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本科教育中,湖南科大具备一定的先手优势。同时,海洋机器人本质上仍面向AI产业,那么机器人工程能享受到的红利,海洋机器人何尝不能?

  《2024AI行业人才报告》指出,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,位居世界前列,以中型企业居多。这类企业的一大特点在于其技术创新、市场响应速度、资源配置比大型企业更灵活、均衡,比小微企业更稳定,相对有利于从业者个人能力的发挥。

  尤其在薪资水平上,上海、北京、杭州等城市虽占据人工智能行业的高地,但意外的是,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平均年薪却没有明显差距。除20万以下薪资占比有所下降外,30-40万、40-50万等薪酬区间占比都有所增加或保持稳定,反映出人工智能行业处于一个相当健康的上升阶段。

  这种“同富贵”的薪资分布,使毕业生能就近找到合适的企业,避免为追求高薪离家千里,背上“北漂”“沪漂”之类的身份,大大降低求职与生活成本。

  伴随“海洋经济”的快速布局,我国已成是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,优质公司数不断增加,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市场潜力巨大。海洋机器人终将走向与具身智能、航天机器人、军用无人机等尖端成果同样的高度。谁率先布局这一领域,谁就取得了人才供给的主动权,湖南科技大学已然占得先机。

返回
实验室仪器型号